棉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章 医馆日常(第1页)

他这个郎中师傅以后世的眼光看来,极其不凡,一身医术出神入化,让本是西医出身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他大开眼界,原来好多疾病竟然可以如此医治,也让他下决心重新学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然而他师傅会的不仅如此,兴致上来竟会焚香弹琴,还能吹的一杆好箫,出游之时还能赋诗两首,师娘对他亦视如己出,对他格外关心,无论吃穿用度,从未短缺。师娘虽说对他师傅凶了一点,偶尔还来几次河东狮吼,但其实这个家庭感情的维系,是绝对缺不了师娘的,而且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也是是非常辛苦的。

这间医馆是方家祖宅扩建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院落,虽占地不大,但颇为精致。白墙乌瓦,黑漆大门,屋檐两边悬着一排灯笼。门口正对着青石板街,两侧是两座小石狮,乃是老太爷当年在宜兴找石匠专门打的,听说老石匠现在还活着,早就不打石料了,平日在竹林垂钓饮酒,快活的不得了。医馆里方临风夫妇居住于后宅,紧邻的是大小姐方墨钰的卧房,东面是方家大哥墨朗的房间,然后是方家老二墨弦的屋子,西厢房三间小屋是师傅收的弟子的居所,后院种了一些家主喜爱的花花草草,后门开在湖畔,墨染小时候跟大伙儿经常一起摸鱼,掏鸟蛋,抓田鸡,钓龙虾,当然撒尿活泥巴的事情也没少干。

每日清晨起来用过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开了大门挂上今日接诊的牌子,然后跟伙计们一起打扫厅堂,摆放好桌椅,检查准备药材,药材有些是买来的,但师傅也会经常带他们出去采摘。由于当年老太爷在当地便小有名气,虽然中途进京生活不在本地,但这么多年的口碑积累下来,一提方老爷子的儿子如今坐诊,来瞧病问诊的父老乡亲也不算少,城里也经常有大户人家来此寻方临风号脉,甚至还有武进和虎丘慕名而来的病人。

出诊时的方郎中仿佛变了一个人,一丝不苟,每次问诊都会问的时间比较长,更注重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家长里短,是否发生口角、父子、妯娌与婆媳关系是否融洽,生活环境如何,是否燥热潮湿,去发掘一些发病的诱因,然后再去号脉。还有就是作为一位医者的关怀,乡下人大多时候都是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每当焦急的壮汉带着孩童或年迈的父母,师傅热情的仿佛是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开的方子也尽可能抓些便宜的草药,若是实在家贫或是老街坊,师傅便不收钱财,但每每过一阵医馆便会收到一篮子鸡蛋,几只鸭鸭,或者半片猪腿。师娘对此从未有过半点怨言,也怪不得方家在本地的名声如此之好,但间或有美貌的妇人前来,师傅也总免不了多嘘寒问暖一会,或者号脉时间稍长。时间一久被柜台后的师娘瞧出端倪,等病人走后,那场面,简直不忍直视,惨不忍睹呐。

子曾经曰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午后用过饭,可小憩一会,没有病人的时候师傅便会教导大家读书,方家有一间小小的书房,是方老爷子当年教导方临风的地方,是迷你版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启蒙的书籍与私塾无异,以方临风的功底教几个孩子绰绰有余,等他们几个长大一些,就是系统学习中医的书本了。

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古籍,到讲脉络的《脉经》、第一部讲针灸的《针灸甲乙经》、最早的外科《刘娟子鬼遗方》、最早讲儿科的《颅卤经》、讲授妇科的《经效产宝》、最早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永乐大帝新编的《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以及诸如《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药方》、《景岳全书》等等,藏书着实不少。

按照中医的理论,首先学习理论思想,比如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藏象学说。要明阴阳、辨虚实、证寒热。然后是系统学习望闻问切。除此之外,中草药的辨认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记全的。之后便学一些方剂。最后一大类便是牢记经络、穴位,练习针灸。说起来看似简单,但认真学起来,非得十年以上苦功不可。在这个年代,各行各业基本都是父传子或师傅带徒弟,师傅亦师亦父,都信奉严师出高徒,为了把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各位老师傅把传承看的比性命都要重,所以徒弟出师的质量可远比后世高。当然医馆里这几个小猴崽子戒尺可没少挨。

晚饭一般是师娘亲自烧,丫鬟打下手,师娘也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自然烧的一手好淮扬菜,以往在京城时有厨娘烧,回到江南后一切从简,再者师娘也着实疼爱这几个孩子,每日挑样的烧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挨着湖边,最鲜的当属“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白鱼名字是鱼,其实不过一寸多长,极其鲜嫩柔软,炒蛋最是不错。银鱼倒有一尺长短,清蒸香气逼人。无锡是最“甜”的地方,全国再找不出第二处如此喜欢吃甜食的地方,烧菜必放糖,特色的酱排骨咸中带甜,红烧肉色泽酱红,肉质酥烂。还有像梁溪脆鳝,由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松脆适口。师娘煲的鸡汤也最是鲜美。

除此之外,各种面点也没有师娘不会的。各种馅的馄饨,墨弦那小胖子最喜欢三鲜馄饨。鲜肉等制成馅心,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饨一人一大碗。还有玉兰饼,用糯米里包入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放入平锅用油煎烙,呈金黄色。外皮香脆、内壳软糯。师娘还会做各种小点心,桂花糕、凤梨酥、苏式月饼等等。对了还有豆腐花,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入口即化,每次墨染一想便要流口水。

他这个郎中师傅以后世的眼光看来,极其不凡,一身医术出神入化,让本是西医出身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他大开眼界,原来好多疾病竟然可以如此医治,也让他下决心重新学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然而他师傅会的不仅如此,兴致上来竟会焚香弹琴,还能吹的一杆好箫,出游之时还能赋诗两首,师娘对他亦视如己出,对他格外关心,无论吃穿用度,从未短缺。师娘虽说对他师傅凶了一点,偶尔还来几次河东狮吼,但其实这个家庭感情的维系,是绝对缺不了师娘的,而且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也是是非常辛苦的。

这间医馆是方家祖宅扩建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院落,虽占地不大,但颇为精致。白墙乌瓦,黑漆大门,屋檐两边悬着一排灯笼。门口正对着青石板街,两侧是两座小石狮,乃是老太爷当年在宜兴找石匠专门打的,听说老石匠现在还活着,早就不打石料了,平日在竹林垂钓饮酒,快活的不得了。医馆里方临风夫妇居住于后宅,紧邻的是大小姐方墨钰的卧房,东面是方家大哥墨朗的房间,然后是方家老二墨弦的屋子,西厢房三间小屋是师傅收的弟子的居所,后院种了一些家主喜爱的花花草草,后门开在湖畔,墨染小时候跟大伙儿经常一起摸鱼,掏鸟蛋,抓田鸡,钓龙虾,当然撒尿活泥巴的事情也没少干。

每日清晨起来用过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开了大门挂上今日接诊的牌子,然后跟伙计们一起打扫厅堂,摆放好桌椅,检查准备药材,药材有些是买来的,但师傅也会经常带他们出去采摘。由于当年老太爷在当地便小有名气,虽然中途进京生活不在本地,但这么多年的口碑积累下来,一提方老爷子的儿子如今坐诊,来瞧病问诊的父老乡亲也不算少,城里也经常有大户人家来此寻方临风号脉,甚至还有武进和虎丘慕名而来的病人。

出诊时的方郎中仿佛变了一个人,一丝不苟,每次问诊都会问的时间比较长,更注重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家长里短,是否发生口角、父子、妯娌与婆媳关系是否融洽,生活环境如何,是否燥热潮湿,去发掘一些发病的诱因,然后再去号脉。还有就是作为一位医者的关怀,乡下人大多时候都是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每当焦急的壮汉带着孩童或年迈的父母,师傅热情的仿佛是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开的方子也尽可能抓些便宜的草药,若是实在家贫或是老街坊,师傅便不收钱财,但每每过一阵医馆便会收到一篮子鸡蛋,几只鸭鸭,或者半片猪腿。师娘对此从未有过半点怨言,也怪不得方家在本地的名声如此之好,但间或有美貌的妇人前来,师傅也总免不了多嘘寒问暖一会,或者号脉时间稍长。时间一久被柜台后的师娘瞧出端倪,等病人走后,那场面,简直不忍直视,惨不忍睹呐。

子曾经曰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午后用过饭,可小憩一会,没有病人的时候师傅便会教导大家读书,方家有一间小小的书房,是方老爷子当年教导方临风的地方,是迷你版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启蒙的书籍与私塾无异,以方临风的功底教几个孩子绰绰有余,等他们几个长大一些,就是系统学习中医的书本了。

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古籍,到讲脉络的《脉经》、第一部讲针灸的《针灸甲乙经》、最早的外科《刘娟子鬼遗方》、最早讲儿科的《颅卤经》、讲授妇科的《经效产宝》、最早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永乐大帝新编的《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以及诸如《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药方》、《景岳全书》等等,藏书着实不少。

按照中医的理论,首先学习理论思想,比如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藏象学说。要明阴阳、辨虚实、证寒热。然后是系统学习望闻问切。除此之外,中草药的辨认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记全的。之后便学一些方剂。最后一大类便是牢记经络、穴位,练习针灸。说起来看似简单,但认真学起来,非得十年以上苦功不可。在这个年代,各行各业基本都是父传子或师傅带徒弟,师傅亦师亦父,都信奉严师出高徒,为了把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各位老师傅把传承看的比性命都要重,所以徒弟出师的质量可远比后世高。当然医馆里这几个小猴崽子戒尺可没少挨。

晚饭一般是师娘亲自烧,丫鬟打下手,师娘也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自然烧的一手好淮扬菜,以往在京城时有厨娘烧,回到江南后一切从简,再者师娘也着实疼爱这几个孩子,每日挑样的烧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挨着湖边,最鲜的当属“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白鱼名字是鱼,其实不过一寸多长,极其鲜嫩柔软,炒蛋最是不错。银鱼倒有一尺长短,清蒸香气逼人。无锡是最“甜”的地方,全国再找不出第二处如此喜欢吃甜食的地方,烧菜必放糖,特色的酱排骨咸中带甜,红烧肉色泽酱红,肉质酥烂。还有像梁溪脆鳝,由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松脆适口。师娘煲的鸡汤也最是鲜美。

除此之外,各种面点也没有师娘不会的。各种馅的馄饨,墨弦那小胖子最喜欢三鲜馄饨。鲜肉等制成馅心,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饨一人一大碗。还有玉兰饼,用糯米里包入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放入平锅用油煎烙,呈金黄色。外皮香脆、内壳软糯。师娘还会做各种小点心,桂花糕、凤梨酥、苏式月饼等等。对了还有豆腐花,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入口即化,每次墨染一想便要流口水。

帝御无疆  重生之父未亡的美好生活  墨色半生香  玄幻:重生顶级家族  相公不好惹  鬼仙,从阴曹开始  清风云月皆是你  十三禁区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穿成后娘去流放,我靠赶海成女首富  三岁小龙崽:我在反派家里当团宠  职业面板:从武者开始无敌  灵气复苏:道爷要成仙  九叔:从第一只僵尸开始做野道士  让他陷落  我成了反派的亲闺女  献策不名,江山我自取  斗罗之全职阴阳师  火影:扉喇嘛被天幕曝光了  绝胜风云  

热门小说推荐
神医毒后

神医毒后

关于神医毒后一朝为后,却落入棋局,惨遭千刀万剐之苦。今世重来,医仙成毒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乱天下,继母渣爹,庶妹贱男,步步打脸,一一诛之。但不小心惹到的那个变态妖孽BOSS,为何纠缠不休?竟从前...

贵女长嬴

贵女长嬴

胡虏虎视耽耽欲饮马中原非穿越非重生,本土女主哟皇帝醉生梦死酣拥佳丽三千权臣各怀心思谋一场富贵连绵诸上已经大致勾勒出一幅民不聊生催人泪下山雨欲来的画卷然而作者仍旧不改初心要继续写一个如果您喜欢贵女长嬴,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天天撒币

天天撒币

恭喜您获得创业资金!创业资金仅可用于企业开支,不能用于个人消费。张硕这是逼着我薅自己羊毛呢?那就干点资本不愿意干的事,拳打霉团,脚踩滴答,手捏拼夕夕…都特么给我干点人事!如果您喜欢天天撒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伪荆州牧刘琮,此时曹操就要到达襄阳,自己马上就要落地成盒,这时刘琼的金手指到账第一次看牢狱笔记刘琮传这不是我的剧本!第二次看第三次看第n次看刘琼本纪这才是我的剧本!如果您喜欢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庶帝

庶帝

看穿越而来的普通人,怎样从一个庶出皇子,登上帝位,尔后掌控朝野内外,驱除鞑虏,称霸海外。...

病娇王爷深深宠

病娇王爷深深宠

关于病娇王爷深深宠意外死亡,却白捡了一条命。严绯瑶来不及狂喜,就发现原主肯定是蠢死的!她绑了个有毒的男人,放在自己闺房床上算怎么回事儿?外有恶狼未婚夫,内有猛虎毒王爷严绯瑶无语问手环可以再死一次穿回去吗?且慢手环自带解毒功能?还能升级炼药,治病?毒王爷看她的眼神,怎么越来越不同?连皇帝都风闻她的名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